个人成果
论陈式太极拳的虚与实
时间:2007-2-5 阅读:17712次
 
 
(该文发表于2000年体育学刊第一期,58-59页)
 
摘要  太极拳是以分清虚实和由重心偏移而产生的偏心力作为动力的源泉。实践证明,这是最省为的机械作用。要盘架子中可使人久练不疲,运用到技击中处处能引敌落空,乘机击之。
关键词  虚中有实   实中有虚  虚实发
 
1  引言
      陈式太极拳处处都有虚实,开中有合,合中有开。忽现忽藏:虚中有实,实中有虚。这些人们都知道,但是怎样保持重心随遇平衡方面,则不一定人人都明白。“虚”和“实”含两方面的意思,一是指重心倒换之虚实;二是指发劲之虚实。左重则左虚,右重则右虚,就是说左手下沉发采劲之虚实。左脚虚、右足为;手前推或发横挒时,左手实左足也可以是实,但左手发下采劲,则左足必须虚。震脚发劲,蹬脚发劲,从身体重心来说都为虚。但论发劲之虚实,则又可称为实,前发后塌。指的是对称劲,前发部位如发劲为实,后塌部位则重心为实。如冬天站在结冰的河边,用一只脚踩冰冻之薄厚,不论用多大力去踩跺。其身体重心之实必然在岸上之脚,踩冰之脚为虚;但从发力讲前脚则为实。心要虚、心虚则四体皆虚,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,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者皆实,此之谓虚而实。区分的转换虚实,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重要内容之一,在区分的理解太极拳的虚实问题时,有时着重区分两足的虚实,有时着重区分两手的虚实,有时着重区分一手一足的虚实,有时着重区分身体左右侧的虚实,有时又着重区分某一具体部位的虚实,往往由于所指范围的不同和区分方法的差别,在同一拳式中,身体的同一部位,既可称之为虚,又可称之为实。本文是从太极拳盘架子、行走架与太极推手对比进行区分和理解。
 
2  从太极拳盘架子时进行区分的理解
    虚与实是相对的,是相比而言的。在盘架中,所谓虚,是比较轻松灵活的意思;所谓实,是比较沉着充实的意思,这是区分虚实的一般原则。实际上区分虚实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。这是因为太极拳行功时,不仅人体各相应部位要区分虚实,人体各部位本身也要区分虚实,也就是说一处自有一处虚实。还因为在探讨太极拳的外形的内气运转的规律时,
    区分虚实的方法也各不相同。因此在学习区分陈式太极拳盘架子的虚实时,应从易到难,循序渐进。开始时可先区分两足的虚实,及至有了一些基础;再进一步从内气的运转上和意念的倾注上来区分虚实。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区分和理解其虚实。
 
2.1   以承担体重的多少来区分两足和两腿的虚实
    承担体重较多的足和腿为实,承担体重较少的足和腿为虚。比如:“金钢捣碓”成定式时,左足承担体重较从为实脚 ,右脚承担体重较少为虚脚。又如:“懒扎衣”成定式时,右脚弓步承担体重较多为实腿,左腿蹬步,承担体重较少为虚腿。
 
2.2   以着力的大小来区分虚实
    着力较大者为实,着力较小者为虚。应部位的虚实,如两手、两肘、两肩、两足、两膝、两胯等。最常用的方法是,以时为实;作为辅助的另一手和胳膊用力常小,此时为实掌;右钩手向右运转,着力较小为虚手。又如:“高探马”式,打出左背折肘劲时,左肘向左击出,着力较大为实肘;右肘向右上方运转,着力较小为虚肘。
 
2.3   以内气的发放来区分虚实
    内气从丹田外发,通至手足,则手足为实;内气从手足内收,归于丹田,则手足为虚。也就是说:“出劲为实,收劲为虚”。这是区分身躯和四肢的虚实时常用的方法,比如:“撇身捶”式之后,右拳用逆缠出劲,向右下方打出,内气从丹田外发,经右拳向内回收,劲注右肓,则为实。接着打“背折靠”时,内气从右拳向内回收,劲注右肩,则右捶又变为虚。又如“踢二起”式,当左腿屈膝提起,内气自左足向丹田回收时。左足为虚;及至左腿伸展,左足前踢,内气由丹田外发达于左足尖时,则左足变为实。
 
2.4  以外形的开合来区分虚实
    外形上,身肢伸展外开时为实,身肢收缩内合时为虚。这种方法既适用于区分整个姿势的虚实,也适用于区分手足四肢的虚实。比如用“还原式”时,身体和四肢皆收内合为虚;用“右拍脚”时,左足踏地,双手和右足皆伸展外开为实。
 
2.5    以意念的倾注与否来区分虚实
    意念倾注于某一部位,则该部分为实;意念不注于某部位,则该部位为虚。这种方法,广泛适用于区分人体各部位的虚实,比如:“掩手肱拳”式,意注右拳则右拳为实,而左掌为虚;又如“左拍脚”式。意注左掌和左脚背,则左掌和左脚背为实。而左手背和左脚掌为虚;再如“右蹬一根”式,意注右脚跟,则右脚为实,而右脚尖为虚等。但是这种区分虚实的方法,只有在盘架子有了较巩固的基础之后才可采用.。
 
3   从行功走架时进行区分和理解
    陈式太极拳行功时,周身内外无处不在运动,无时不在运动。因而身躯的四肢各相应部位的虚实,不是固定不变的,而是不断地相应转化的。明确了虚实的区分方法之后,在区分盘架子的基础上,就可进一步区分行功走架时虚实的变化。
 
3.1  从身体两侧的虚实相互转变来区分
    不仅左足与右足、左手与右手的虚实不停地相互转变,而且左腰眼与右腰眼的虚实,也不停地在相互转变。拳论中有讲:“一处自有一处虚实。处处总此一虚实”。如“起势分脚”时,身体两侧的虚实只转变两次或三次以上。
 
3.2    从身体同侧的虚实上下相随来区分
    手虚足亦虚,手实足亦实,也就是说,在行功走架中,身体同侧的手足腰胯等,要么都是虚,要么都是实。比如由“倒卷肱”式转“白鹤亮翅”式,当左掌由胸前下按,左足后落坐实时,身体右侧的手足,上则屈肘收手,下则屈膝提足,右手和右足都是由实变虚。及至右足向右后方迈出,右手向右额前上方伸展时,右手和右足又都是由虚变为实。
 
3.3  从太极圏中的虚实转变来区分
   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是,手足运动和内气运转均走圆圈。每转一圈,虚实相互转变一次。半圈由虚转变为实,半圈由实转变为虚。一般说,手足屈缩和内气从丹田回收的半圈,是由实到虚;手足伸展和内气从丹田外发的半圈,是由虚到实。比如“掩手肱拳”式的右拳,后方运上弧向左前转半圈前击时,则是由虚到实。
 
3.4    从虚实转变与呼吸的协调性来区分。
    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最初阶段,呼吸宜顺其自然,不必要求动作与呼吸完全协调。到了拳架基本正确之后,就要注意呼吸与拳势的开合虚实协调一致。原则上吸气时内气向丹田回收,手足屈缩,拳势由实变虚;呼气时内气从丹田外发,手足伸展,拳势由虚变实。拳论中讲:“吸为合为蓄,呼为开为发。”就是指此,另外讲的“内外一致”也是指此。
 
4  从太极推手中的虚实来区分理解
    在太极推手中两人相互化、引、拿、发、推时,要看重探听对方的虚实,并且随着对方的虚实转变发明奖调整自己的虚实。
 
4.1    从避实击虚来区分理解。
    两人推手足相接,互探虚实。遇到对方劲力外
发,由虚到实,向我进击时,我应避让其锋,将已劲内收,并顺来力的方向,以较小的角度,适当加力,使二者产生合力,改变来力方向,不令它加于已身;遇到对方劲力内收,由实变虚,向后引化时,我应粘随其势,将已力外发,追逼其身,促成我顺人背的形势,给自己的发放对方创造条件。
 
4.2   从虚守实发来区分理解
    也就是说,对方虚则我防守,对方实则我击发。这一原则,看起来好似与上述原则相矛盾,其实是在另一机势的情况下,来运转虚实。这里说的“人虚我守”是指对方的劲力柔韧而含虚,说明他蓄势充分。此时已方就应该注意戒备和防守。这里说的“人实我发”是指对方的劲力被我引化,已处于背势,劲力呆滞或者象前人说的处于“旧力略过,新力未发”之际。此时已方就应该不失时机,向他的身体重心垂线和底盘窄面迅速发放。
 
4.3     从虚中有实、实中有虚来区分理解
    推手时人我互粘,自己的身肢,应似充气的皮球柔形韧而有弹性。属于虚的手和胳膊,虽然内劲向腰脊回收,但是,仍要向外螺旋撑劲,以利于随势运转,避免被人刚力压扁,并准备随时转向外发;属于虚的足和虚中有实。属于实的手和胳膊,虽然内劲由腰脊外发,但是也要注意缠丝劲的运用,以便在对方企图逃离时,能够粘随不丢;或者遇到对方大力顶抗时,能够随时走化;属于实的足和腿,足心、膝窝和大腿根,都要有内收的意思,缠丝劲也不能丢失,以便随时可以转变为虚,这是实中有虚。
 
4.4     从虚实兼到、忽现忽藏来区分理解
    推手竞技时自己的虚实变化,要迅速而隐蔽,虚虚实实,实实虚虚,似虚而实,似实而虚。有时用佯进或佯退的方法,引诱对方暴露其劲力,以创造有利于我的机势;有时用声东击西、上惊下取的方式,以攻击对方之不备;有时外形虽然不做多大变化,而内劲的虚实已有多次变换。总之要做到自己的虚实变化,尽可能不被对方察觉;对方的虚实变化,则应探听得一清二楚。
 
5      结语
    陈式太极拳的盘架子是练习知己功夫,必须弄清其虚实,才能维持身体之平衡。不论从健身,还是从技击上讲,都有其重要意义。在行功走架时一个重要的要求,就是要明确自己周身的虚实,并使这种虚实协调一致地相互转化。明确了虚实的范围和区分虚实的方法,何处是虚何处是实,就可迅速分清。有时为突出身体某一部位的特殊性能,常常略而不提该部位的虚实变化,只强调虚或者实。而且往往同身体另一部位的实或虚并列对比。比如顶劲虚、足底实;胸虚腹实;心虚丹田实等等。还有一些部位,如档(大腿根)和腋等,只讲宜虚,从不讲实。不过总的来说,太极拳行功时,虚实的相互转变是绝对的,是贯串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。太极推手是练习知己功夫,是在盘架子和行走架的基础上进行的。这两者掌握的好才能够根据对方的虚实变化而转变已方的虚实,这也是分清陈式太极拳虚实的最高要求。
 
参考文献
1陈小旺,世传陈式太极拳。人民体育出版社,1985
2沈家桢,顾留馨,陈式太极拳,我民体育出版社,1963
 
返回